1臺履帶式工程機械使用一段時間后,其右側履帶的鏈軌外側護軌板連接螺栓即出現斷裂現象,同時右側的11只支重輪外側輪緣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啃軌”現象。
“啃軌”嚴重的支重輪輪緣已出現破裂現象,且右側鏈軌節(jié)外側及鏈軌銷軸的端部也出現嚴重磨損,而左側履帶、支重輪的磨損正常。
1、原因分析
分析認為,造成支重輪啃邊及鏈軌磨損可能有以下5種原因:
?。?/span>1)履帶張緊度不夠
當該工程機械轉向時鏈軌產生橫向彎曲,造成支重輪輪緣壓至鏈軌節(jié)上表面,從而導致支重輪輪緣嚴重磨損。
(2)支重輪中心偏移
若支重輪中心偏離鏈軌的中心,在直線行駛時支重輪單側與鏈軌發(fā)生嚴重摩擦。
?。?/span>3)支重輪不在一條直線上
由于行走架焊接不正、焊接應力過大以及受力過大而產生變形,造成支重輪不在1條直線上,進而導致支重輪邊緣磨損不均勻。
?。?/span>4)引導輪有故障
由于引導輪托架或其滑軌不正,或滑軌的減磨板之間的間隙調整不當,造成引導輪傾斜,從而引起支重輪輪緣出現“啃軌”現象。
?。?/span>5)驅動輪安裝位置偏移
若驅動輪安裝位置偏移,引起鏈軌向外偏斜,將導致行駛時支重輪輪緣出現“啃軌”現象。該機驅動輪安裝在行走減速器的輸出軸上,而行走減速器安裝在行走架上,如果行走減速器與行走架的安裝位置發(fā)生偏移,可造成驅動輪位置偏移。
2、故障排查
檢查發(fā)現,右側履帶張緊度不足,將右側履帶張緊度調至規(guī)定值,進行行走試驗,發(fā)現該側支重輪輪緣仍然貼近鏈軌,且仍然有支重輪輪緣外側“啃軌”現象。
拆卸右側履帶,對行走架進行檢測。
結果如下:
行走架結構未出現明顯的彎曲變形;
支重輪定位止口完好,支重輪定位準確,其安裝螺栓沒有松動;
引導輪托架軌道安裝位置正確,其軌道表面沒有明顯磨損痕跡,引導輪托架安裝牢固;
檢查驅動輪與行走減速器輸出軸安裝牢固,但驅動輪的安裝位置較設計位置向外偏移了4~6mm。
由此判斷驅動輪偏移的原因是行走減速器在行走架上的安裝位置向外偏移4~6mm。
3、修復方法
根據故障排查結果,決定采取以下方法對故障部位進行維修:
一是對行走減速器安裝座板進行校正,將行走架安裝行走減速器的法蘭面用龍門銑床銑掉4mm,以使向外偏的驅動輪的安裝位置向內位移4mm。
二是針對鏈軌護軌板連接螺栓容易斷裂情況,決定把護軌板連接螺栓由M20加大到M24,使之能夠承受更大的側向力。
三是將鏈軌護軌板與支重輪的間距由原來的24mm調整為10mm,以使鏈軌護軌板對鏈軌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
四是更換右側行走架的全部支重輪,并按規(guī)定力矩擰緊支重輪螺栓。
該履帶式工程機械的驅動輪調整后,進行長距離行駛,支重輪、鏈軌沒有出現“啃軌”現象,后期在工地的使用表明,支重輪、鏈軌運行情況均正常,沒有再出現支重輪“啃軌”現象。
4、改進加工工藝
該故障也反映出該類履帶式工程機械行走架加工方法中存在一定缺陷,為此決定對行走架的加工工藝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一是在行走架焊接完成后,先進行退火或振動時效處理,以消除行走架焊接時產生的內應力,從而避免由于使用過程中焊接應力釋放而造成行走架變形。
二是將行走減速器承重座由原來的焊前加工改為焊后加工。機加工完成后,再對引導輪、驅動輪、支重輪安裝面的垂直度、平行度及安裝位置進行檢測。
三是將護軌板到鏈軌銷軸的距離控制在8~12mm之間。若該距離太小,會加速鏈軌銷軸和護軌板的磨損,同時可對護軌板造成損壞。若距離過大,將起不到防止脫軌的作用。
采取以上整改措施后,生產的該型號履帶式工程機械再沒有出現支重輪“啃軌”現象。